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国土资源规划 > 土地利用规划

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说 明
 
 
 
 
 
 
 
 
 
 
 
李家寨镇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二、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第二章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三章 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
一、规划修编的简要过程.......................................................................
二、规划的主要成果..............................................................................
第四章 规划基础数据的说明....................................................................
一、基础数据与数据来源.......................................................................
二、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基础数据转换................................................
三、人口预测的说明............................................................................
四、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说明.............................................................
第五章 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一、辖区土地总面积不对应的说明.....................................................
二、风景名胜设施用地过于分散的说明..............................................
三、城镇工矿用地指标分布于南新店村情况说明..............................
四、城镇人口预测说明.......................................................................
五、京广铁路改线及石武高铁项目说明   .........................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做好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和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李家寨镇人民政府编制了《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第一章 上轮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一)现行规划实施效果

      1、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确保了耕地总量的稳定。现行规划通过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力度,实行“占一补一”制度,使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保持稳定;通过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使基本农田得到特殊保护;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提高了耕地质量,进一步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2、严格控制了建设用地的规模,规范了建设用地管理。通过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积极盘活建设用地存量,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等措施,有效地制止了不按规划建设、少批多占等现象,使建设用地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3、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现行规划的实施使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明确,稳定了农民在承包地上投资、投肥、投劳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中低产田改造,在提高耕地总体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促进了经济发展。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各专项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规划的实施为城镇发展和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提供了用地保证,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现行规划主要执行情况
规划实施以来,李家寨镇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了用地管制观念的转变,有效遏制了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严格保护了基本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在合理安排各业用地的同时,确保了重点工程项目的用地需求,为全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通过调研,现行规划实施以来总体情况良好。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较高。规划宣传普及率达85%以上;现行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土地集约度等得到明显提高;各项耕地质量指标有所提高。

      二、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现行规划在1997年至2005年期间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在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土地用途管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规划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域愈加突出。因此,实施新一轮的规划修编更显得迫切和必要。

      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优化城镇、村庄和基本农田的布局,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城镇和农村相协调,居民点和农田相衬托的新格局,而土地利用规划正是调整这一格局的重要依据。因此,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突出。

      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管理日益加强,而现有的规划在实施中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分散的建设用地布局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土地管理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科学准确地测算建设用地规模、范围,预留必要的发展用地,把有限的用地指标落实到合适的地块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第二章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科学安排农村土地整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编制

      乡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上下结合

      乡级规划应注意与上级规划的相互反馈、上下衔接,与县级规划同步编制,规划目标、土地用途分区、主要规划指标等应当在上下级规划反复沟通的基础上确定,符合上级规划的要求。

      (三)因地制宜

      乡级规划编制应因地制宜、依据实际,确定规划目标、规划方案、实施措施,解决本乡(镇)主要的土地利用问题。

      (四)相互协调

      乡级规划编制应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工作。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等规划应与乡级规划相衔接。

      (五)公众参与

      乡级规划编制中,对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

      (六)注重实施

      乡级规划编制应切实可行,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章 编制规划的工作过程



      一、规划修编的简要过程

      本次规划修编大体分为准备工作、调查与收集资料、分析研究、修编规划方案等四个阶段。

      (一)准备工作阶段

      2009年8月1日—2009年8月15日

      主要做了如下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成立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和技术组;二是研究制定了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

      (二)调查与收集资料阶段

      2009年8月16日—2009年8月30日

      规划修编人员在全面收集修编规划所需的有关文字资料、统计数据及相关图件的同时、参照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文件要求,对1997年至2005年间各类用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变更调查统计,并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了变更修改。
为了掌握全区土地利用潜力的真实情况,规划修编技术组按上级的有关部署,就农田整理、村庄整理、废弃地复垦和土地开发等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规划修编提供了符合要求的基础数据和图件。

      (三)分析研究阶段

      2009年9月1日—2009年9月15日

      技术人员在对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全区建设用地规模确定和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规模等专项研究,以此作为修编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

      (四)编制规划方案阶段

      2009年9月16日—2009年11月15日规划方案的编制采用自上而下综合平衡的方法,具体编制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自上而下分解下达指标。在资料整理分析和专项研究基础上,规划修编课题组紧紧抓住为城镇、集镇发展提供用地保证和用地与补地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全面分析与测算,确定了李家寨镇2005年2020年各项规划控制指标,与浉河区直有关部门和李家寨镇各站所协调后,逐村进行了分解落实,第二步,自上而下进行反馈。各村庄对李家寨镇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反馈意见,课题组在吸纳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对分解下达的指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调整后,各村庄汇总数据与李家寨镇控制指标及土地利用布局保持一致。主要控制指标确定后,又进行了其他控制性指标的测算与平衡,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规划前后各类用地的结构,进行了用地分区和布局调整、整体规划方案于2009年10月底完成,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了文本、图件的编写、编绘,形成了规划送审稿。

      (五)规划协调与公众参与

      规划文本与说明修编完成后,由区政府组织组织有关部门、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就土地利用决策及相关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对初始规划方案进行了协调,并组织相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论证。规划修编技术组根据协调论证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规划评审和成果报批

      规划修改完善后,由李家寨镇人民政府报送信阳市人民政府审查,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报请河南省人民政府审批。经批准后的《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具有法定效力,由李家寨镇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
 

      二、规划的主要成果

      1、文字成果

      (1)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送审稿);

      (2)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送审稿);

      2、图件成果

      (3)李家寨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

      (4)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5)李家寨镇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保护图(2006—2020年);

      (6)李家寨镇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

      第四章 规划基础数据的说明

      一、基础数据与数据来源

      1、关于基期和规划期

      根据国家、河南省以及信阳市有关本轮规划修编的要求,确定了《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基期年和目标年与上级规划相一致。即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2、经济社会基数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所采用的经济社会数据均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年报和有关部门提供的专业资料,主要数据来源如下:
有关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规划指标,均来源于政府和有关部门。

      人口数据:户籍人口、外来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总人口数据及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数据来源于历年统计年鉴,城镇人口来源于建设规划局提供的资料。

      3、其他专项数据

      编制规划和专题研究所需的农业、林业、气象、生态、土壤、地貌、城乡建设、工矿、交通、水利等专项资料和历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包括人口),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综合资料均来自政府、各部门提供资料,数据全面可靠。

      4、关于基础图件

      本轮规划主要收集了李家寨镇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年)、李家寨镇基本农田保护图(1997-2010年)、李家寨镇总体规划的相关图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初步成果图等。

      二、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基础数据转换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文)的要求,在李家寨镇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分类的基础上,依据规划基数分类进行转换,经有关认定程序,确认形成规划基础数据。

      1、转换原则

      ①用途管制原则。遵循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有利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②依法核定原则。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合法性审查认定,确保规划基数客观准确,维护规划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③衔接可行原则。充分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及“四查清、四对照”等成果,与土地现状分类充分衔接,满足规划管理需要,有利于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

      ④综合平衡原则。遵循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以及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面积保持不变的原则,转换前后保持一致。(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面积保持不变)

      2、转换依据

      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四查清、四对照”成果;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城镇体系规划基数调查资料;

      实地调查、勘测资料。

      3、批而未用土地与违法用地

      对批而未用的土地纳入相应的农用地和其他用地。

      违法用地已依法查处到位,按建设用地认定,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基数。

      4、转换过程与结果

      转换过程

      ①农用地转换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结合李家寨镇实际,将沟渠更名为农田水利用地,面积为187.68公顷。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除农田水利用地)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相地类一一对应。

      李家寨镇农用地总面积22315.49公顷

      ②建设用地转换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城乡建设用地567.92公顷分为:建制镇43.22公顷,农村居民点494.61公顷,采矿用地30.09公顷。交通水利用地一一对应。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拆分为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与特殊用地,进而合并为其他建设用地131公顷。
李家寨镇建设用地总面积822.91公顷。

      ③其他用地转换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结合李家寨镇实际,将二调中河流水面154.92公顷、滩涂28.65公顷合并为水域183.57公顷;119.45公顷其他草地更名为荒草地、同时与裸地合并为自然保留地132.96公顷。

      李家寨镇其他用地总面积316.53公顷。

      转换结果

      规划中首先将二调校核后面积转换为规划基数分类面积,规划基数体系采用三级分类,其中一级类3个,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二级类9个;三级类15个。


(见表1)
 
                                                                                                                     单位:公顷
转换前
转换后
2005年
基期年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面积
地类
面积
 
 
 
 
耕地
水田
2468.08
水田
2326.94
农用地
耕地
水田
2326.94
水浇地
45.07
水浇地
18.33
水浇地
18.33
旱地
10.02
旱地
168.99
旱地
168.99
园地
园地
1042.70
园地
4099.4
小计
2514.26
林地
有林地
17963.85
有林地
14197.26
园地
小计
599.4
林地
小计
18332.77
灌木林地
3.36
灌木林地
596.55
其他林地
11.85
其他林地
38.96
其 他 农 用 地
设施农用地
6.34
设施农用地
18.89
其他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
18.89
农村道路
64.53
农村道路
158.28
农村道路
158.28
坑塘水面
139.72
坑塘水面
266.56
坑塘水面
266.56
沟渠
217.92
沟渠
187.68
农田水利用地
187.68
田坎
222.24
田坎
237.65
田坎
237.65
草地
天然草地
2.08
 
 
小计
869.06
改良草地
9.41
 
 
 合计
22315.49
人工草地
 
 
 
城乡建设用地
建制镇
43.31
建制镇
43.22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建制镇
43.22
村庄
516.05
村庄
494.61
农村居民点
494.61
采矿用地
37.38
采矿用地
30.09
采矿用地
30.09
独立建设用地
50.11
 
 
小计
567.92
其他建设用地
特殊用地
13.49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131
其他建设用地
小计
131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150.00
 
 
交通水利用地
公路用地
63.09
公路用地
30.78
交通水利用地
公路用地
30.78
铁路用地
50.27
铁路用地
93.21
铁路用地
93.21
水库水面
25.27
 
 
小计
123.99
水工建筑用地
0.05
 
 
合计
835.35
水域
河流水面
164.32
河流水面
154.92
其他用地
水域
河流水面
154.92
滩涂沼泽
滩涂
38.01
滩涂
28, .65<, /o:p>
滩涂
28.65
小计
183.57
自 然 保 留 地
荒草地
41.34
 
 
自然保留地
小计
132.96
 
 
其他草地
119.45
沙地
25.93
 
 
 
 
裸地
13.51
其他未利用地
2.87
 
 
合计
316.53
土地总面积
23428.66
土地总面积
23454.93
土地总面积
23454.93
 

 

      三、人口预测的说明

      本次规划采用了如下三种方法:一是计算年平均自然增长人口和机械增长人口,然后求和;二是根据时间序列的总人口动态变化的趋势分析法,三是建立灰色预测系统模型。

      考虑到三种方法的准确性,将以上方法预测的结果算术平均得出李家寨镇规划年度总人口水平预测结果如下:①2010年总人口:4.2万人;②2015年总人口:4.5万人;③2020年总人口:4.7万人。


表3:人口规模预测表
 
年度(年)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镇化水平(%)
2005
4.20
0.4
9.52
2010
4.50
0.8
17.78
2020
4.70
1.4
29.79
其中: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统计数据,预测的2010年和2020年城镇人口已计入两栖人口。
   
      四、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说明
   
      对李家寨镇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GDP指数加以预测是开展本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性和重要前提,根据李家寨镇历年GDP变化数据,综合采用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灰色GM(1,1)模型与三次指数平滑模型三种方法,同时参照李家寨镇社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三方案预测结果如下:

表4:李家寨镇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方案表
 
 (单位:亿元)
方案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方案一
3.20
3.90
4.50
方案二
3.00
4.50
6.00
方案三
2.70
3.20
4.00

根据李家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方案一的增长是比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选择方案一为推荐方案。


      第五章  规划的主要内容说明


      一、辖区土地总面积不对应的说明

      上一轮规划土地总面积与本轮规划修编采用二调数据为基数的土地总面积不符,是因为上轮规划与本轮规划中采用二调数据,邻近各乡镇和外省接边问题造成的,土地总面积数据以本轮二调土地总面积为准。
  
     
二、风景名胜设施用地过于分散的说明
  
      李家寨镇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多位于山区,为了更好的对旅游区进行建设,合理的利用李家寨镇旅游资源优势,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多以点状分布。

      三、城镇工矿用地指标分布于南新店村情况说明

      南新店村位于鸡公山风景区山下进出口处,正处于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建设的核心区域。同时又是我市提出的山下风景小镇所在地。更是李家寨镇下步城镇发展的方向。

      四、城镇人口预测说明

      规划期内城镇人口除自然增长外,随着外地人口本地化和本地人口城镇化,辖区城镇人口在规划期末比基期年增长了1.00万人。

      五、京广铁路改线及石武高铁项目说明

      因京广铁路改线及石武高速铁路在二调前已建设,数据已纳入二调现状数据,所以未在项目中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