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县自然资源局对落实“四下基层”制度高度重视,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身边,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全力在不动产登记、争资跑项等工作中主动作为、担当有为。
一、主动作为、分析研判
局党组主动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结合自然资源管理职责,牵头开展2个专题调研。其中:针对全县房地产市场疲软,从闲置土地处置、土地供后监测监管、节地技术、节地模式推广应用,土地利用管理等四个方面深入调研,为2024年土地出让打好提前量,争取2024年土地市场活跃,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针对自然资源数据库基数大,覆盖面广、使用率高等客观原因,局党组开展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调研,在全县范围内调查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湿地资源、地下资源、地表基质、水资源、自然资源监测等各方面工作开展三维建模,为保证数据真实,局委托河南省地球物理研究院对全县建模数据进行核查。目前,城区及九个镇实景三维建模工作已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二、聚焦主责、高效便捷
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局党组要求各股室二级机构聚焦主业主责,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其中:不动产登记中心拓展思路、大胆突破,从简化流程和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开展了4项惠民惠企政策:一是宗地分割登记助力企业融资脱困。创新工业用地宗地分割登记改革,出台了《潢川县不动产宗地分割登记暂行办法》,将相关企业的宗地按照地上建筑物类别进行分类土地分割登记,并分别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为滨湖印务公司办理不动产权证书2本,在银行贷款融资额度增加3倍,共抵押贷款1241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二是不动产登记在鄂豫皖三省八县区(河南省潢川县、新县、固始县、淮滨县与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安徽省阜南县、六安市叶集区)实现跨省通办。推动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高频事项“跨省通办”,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多地跑、折返跑”等难题。三是打通堵点,成功推行“带押过户”。主动协调县住建局、房产中心、银行等机构,实现了一站式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新设抵押权登记、注销原抵押权登记的合并办理,不仅大幅降低了群众的经济成本,办理时间较于原流程缩短约三分之二。四是助推企业融资发展实现“带押变更”。从简化流程和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与贷款银行达成一致,推出“带押变更”模式,即:企业在抵押状态下亦可办理宗地的分割或合并登记,在企业未偿还贷款的情况下,持县自然资源局出具的分割或合并宗地办理意见,及抵押变更登记申请书,即可一次性合并办结“不动产权变更+抵押权变更”业务。目前,为河南省农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涉及面积50000多平方米,抵押评估金额2000多万元的宗地办理了“带押变更”,有效协助企业快速融资减轻投产压力。
三、争资跑项、科学持续
为推进潢川县耕地后备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有效缓解耕地占补平衡任务压力,局对全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潢川县现有可恢复地类面积32.88万亩,其中园地1.18万亩;林地21.85万亩;农村宅基地9.74万亩;采矿用地0.12万亩。综合考虑潢川花木产业发展,结合农村宅基地已开展实地摸排情况,参考历年补充耕地实施情况,初步测算潢川县补充耕地潜力约7.52万亩,其中园地0.15万亩;林地6.82万亩;农村宅基地0.52万亩;采矿用地0.02万亩。参照已开展补充耕地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按照亩均3万元整理成本测算,预计需要投入资金22.56亿元。
整治完成后预计可产生补充耕地指标6.27万亩,产生增减挂钩指标0.49万亩。按照补充耕地节余指标亩均8万元,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亩均15万元测算,可产生57.51亿元直接收益。
1月3日受邀出席河南省首届生态修复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介会,目前已经与河南国土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达成了全域土地项目(一期)投资初步合作协议。该协议重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两个方面,如期签约后,将在以后5年内,持续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乡村国土绿化、美化等乡村振兴项目,将全面激活配优各类自然资源要素、释放政策红利,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