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以来,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以“压缩办理时限”为核心目标,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成功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限从最初的30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当前的“即办即结”,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初创期:流程分散导致30日漫长等待
2016年中心成立之初,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办理过程繁琐,需经过房管、国土、税务等多个部门的审批,群众不得不在不同窗口重复提交材料。以二手房转移登记为例,权利人首先需前往住建部门办理交易备案,随后再到税务部门缴纳税费,最终才可至不动产登记窗口申请登记。整个流程涉及3个部门,需提交多套材料,法定办理时限更是长达30个工作日。当时,登记大厅的日均受理量不足20件,群众往往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在大厅聚集抱怨,“办证像跑马拉松”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
二、攻坚期:流程再造实现“周级”提速
自2018年起,中心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改革为突破口,将多部门窗口整合为综合受理窗口,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一套材料、一窗提交”的高效服务模式。以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为例,原需在税务部门、住建局、登记中心三个窗口依次办理的繁琐流程,如今仅需在一个窗口即可完成受理。借助“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线上申请功能,工作人员将审核登簿的时限从7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3个工作日。例如,浉河区某企业在办理厂房抵押登记时,从提交材料到领取他项权证仅耗时3个工作日,较改革前节省了27个工作日,这一显著提速有效缓解了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紧迫需求。
图为:2021年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综合登记窗口
三、突破期:智能赋能推动“日级”跨越
自2022年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竭力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该中心将不动产登记窗口延伸至平桥大厅、明港大厅、浉河大厅、辖区办事处及各金融机构,便民服务点的设立,使得企业和群众能够“就近申请、及时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相关业务,成功实现“全城通办”。工作日办结时限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
2023年,信阳市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的上线运行,使得住建部门、税务部门及不动产登记部门通过实施“综合受理、分类审批”的新型服务模式,切实实现了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只进一窗、一套材料、信息共享、互动一人”的全流程便捷服务体验,实现了“即办即结即领证”。同年12月初,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充分利用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的功能,创新推出不动产抵押权注销登记、预告登记“秒审秒批零见面”的智能审批服务。
四、创新期:场景重构达成“即时办结”新高度
2024年,中心以“不动产登记+金融”“不动产登记+税务”等跨场景协同为着力点,实现全业务链条的即时办结。在“免过桥转续贷”业务中,企业通过银行端系统提交续贷申请后,登记系统与银行系统实时数据交互,同步完成原抵押权的注销与新抵押权的设立登记,整个过程无需企业亲自跑动,仅需30分钟即可完成全流程。
图为:2025年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综合受理窗口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0%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了即办即结,其中40%的高频业务(如抵押注销、预告登记等)更是达到了“智能秒办”的水平,群众在窗口的平均等候时间已缩短至不足30分钟。在过去十年间,信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流程革命、技术赋能、场景重构”三轮驱动,成功将登记时效提升了99%以上。这一从30个工作日到“即办即结”“智能秒批”的跨越,不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的根本性转变。
未来,中心将进一步探索“不动产+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力争实现全业务类型的“零等待”办结,持续刷新登记速度,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